期數:第010期 出刊日:201209

聞蛇色變─帶狀皰疹 你不可不知的神經痛

文/神經內科 吳淑蓉醫師

  診間,一位糖尿病的老病人面色扭曲的進門,是60歲的林伯伯,一個說話宏亮,個性樂觀的伯伯。我算了算,應該還沒有到回診的時間,看著林伯伯痛苦的表情,不過幾秒鐘的光景,我已經忐忑不安的在腦海中迅速轉了幾個可能的問題。只見林伯伯緩緩把上衣拉起,指著右上腹說:「這幾天這裡的皮膚像是被電到般疼痛,痛的我幾乎吃不下飯也睡不好。」說完大大的嘆了一口氣,緊皺的眉頭從頭到尾都沒有舒展開過。我仔細的看了看,右側腰邊的皮膚有兩三個小水泡,再配合林伯伯講的症狀,我想八九不離十,應該是帶狀皰疹。
  • 何謂帶狀皰疹?
  帶狀皰疹是什麼呢?有些人一聽到「皰疹」這兩個字似乎會胡亂做一些聯想。事實上,帶狀皰疹就是所謂的「皮蛇」,它與「水痘」是由同一種病毒所引起。第一次感染時為水痘(即所謂原發性感染),當水痘痊癒後,病毒就會躲到我們的神經節內,若我們的免疫力足夠,倒也一輩子和我們和平共存,相安無事。但若遇到免疫系統因年老、生病、或壓力過大等原因變差時,病毒就會伺機出來作怪。大多數病毒只會在某一條神經作怪,故呈帶狀分布,這就是「帶狀皰疹」。
  • 難以捉摸的初期症狀
  既然俗稱「蛇」,此病的症狀也像蛇一般詭譎多變,常會讓人「中計」。初期大多以「痛」為主,依發生部位不同,容易被誤認為是偏頭痛、心絞痛、胃腸病、腎結石、扭傷等問題。大約3 天至一星期後,皮膚上便沿著皮節出現一簇簇的紅丘疹、水疱、膿疱等,這時候才會讓人「恍然大悟」。帶狀疱疹的分佈以胸腹部最多,其次是頸部,第三是臉部三叉神經,腰薦部亦會發生。其中又以臉部三叉神經引發的併發症及後遺症最多,嚴重的話會合併腦炎,眼角膜受損等,不可不慎。
  • 難以承受之皰疹後神經痛
  通常皰疹相關神經痛及疹子約於兩個星期到四個星期漸漸痊癒,有些人就此雲淡風清,揮別帶狀皰疹。但也有人皮膚雖然痊癒,卻留下神經痛的後遺症,即為「皰疹癒後性神經痛」。俗話是好漢最怕病來磨,看的到的病痛所謂的英雄也許還能承受,皰疹癒後性神經痛卻是別人看不到的,在皮膚底下一陣陣的抽,痛徹心扉,有的數月,有的甚至長達數年,這種痛苦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。
  • 帶狀皰疹的治療
  還好目前對帶狀皰疹已經有很好的治療。可在早期使用抗病毒藥抑制病毒增殖,有助於縮短病程、加速皮膚癒合並減輕疼痛。前提是要在發疹後四十八到七十二小時內即開始用藥,才能有效抑制病毒繁衍,此外健保幾付也有一些規範。
對於皰疹相關的神經痛及皰疹癒後性神經痛,也已經有非常有效的神經痛藥物控制並治療。另外,也要注意傷口的清潔,預防細菌感染。
  • 帶狀皰疹的預防
  要預防帶狀皰疹,首先要從水痘來看。臺灣在民國九十三年後有幼兒水痘接種計畫,有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,帶狀皰疹的發生率及症狀都遠低於自然感染。
沒接種過的也莫急莫慌莫害怕,據統計八成以上臺灣的成人都曾感染過水痘,只要我們保持好的免疫力,帶狀皰疹就不愛來找我們。要怎麼增強免疫力?平常就要吃的巧,睡的飽,運動一定不能少。這就是增強免疫力的王道啊!
 
  三個禮拜後,林伯伯再次回診,笑容滿面,聲音洪亮,我也頓時放心不少。林伯伯的皮膚已癒合,神經痛也離他而去,我想,這和林伯伯很早就開始治療,和林伯伯平時就很注意自己的血糖及健康絕對有關。林伯伯開朗的笑聲再次在診間迴盪,也在我心理迴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