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數:第021期 出刊日:201706

孩子,謝謝你

文/心理師 如雁

~~ 因為你照我的意思做,照顧我的心 ~~

    八月中旬的聖地牙哥, 有早秋的涼意, 披一件長袖罩衫才覺得剛好 ; 但是蔚藍的天空,海邊開放輕鬆的氣息,很多的遊樂活動,琳瑯滿目的藝品,還是讓這個旅遊勝地,洋溢著歡欣的度假氣氛。
    頭一次搭這種水陸兩用船,賞海獅去。這兒賞海獅的行程頻繁,一天好幾趟 ,固定的班次,時間一到船就啟動。這回,船艙沒坐滿,留下一些空位,窗外海風徐徐吹來,讓這趟旅遊更顯得清閒。
    船兒駛入海中,往前航行了一段,突然廣播中傳來亢奮聲音:「Sea lions,left side!」。沒錯,船邊不遠的浮板上,可不就是那一隻隻滑溜慵懶的海獅,孩子們紛紛地離開了原來的座位,到他們可以看得更清楚,或更接近海獅的地方;興奮的叫聲此起彼落。
    海上那一塊塊,大大小小的浮板,承載著相似又不盡相同的風景。海獅有的沈靜午睡,有的像似親子倚偎,有的則像似伴侶,兩情繾綣;有的安靜,有的發出低沉吼叫聲。除了海獅,浮板上還停留著一些認得的、不認得的海鳥。
    過不久, 船兒駛近一個灣口,風突然變得強勁,船板也有些晃動。這時候前座的一位看似亞裔的媽媽,轉頭對著她那年約六、七歲的兒子,微笑地發出優雅的邀請 : 「Clo-se.」。是的,那的確是邀請的聲調,溫暖而尊重,有拉力卻又不強制的聲調。
    那個有著釉黑皮膚的小男孩,就朝著婦女走了過去,貼著她的身邊,坐了下來。這時候,婦女又對這個小男孩很優雅地,溫暖帶著愛的聲音說:「Than-- kyou.」。這個舉動實在太優雅了,優雅得讓我讚嘆,而這位相貌平凡,挽著鬆鬆髮髻的婦女,在我的眼裡,變得格外的美麗;一種優雅成熟,難以言喻的氣質美。
    這個畫面,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,即時事隔半年,依然那麼鮮明,那麼的美好。我很少看到因為孩子聽父母的話,依父母的意思做,父母親跟孩子道謝的。我的心深深的被撼動,這位優雅美麗的媽媽,到底教導了我些什麼呢。因為孩子聽她的話,而跟孩子道謝,是為什麼呢 ? 這麼做,背後的思考邏輯又是怎樣的呢?我思索、揣想著。
    喔,她的想法會不會是 : 孩子本來就有權利照自己的意思去做,可以自己決定要坐在哪裡,有權利移動到他想去的地方,這是孩子的自主權。而去看自己想看的東西,也是人類自然的好奇心。然而這個年齡的孩子因為經驗跟認知能力還不足,判斷危險的能力還不夠。父母要孩子坐過來,也許是基於父母的愛與關心 ; 也許由於父母本身的擔心或焦慮 ;或者是出於父母對子女的監護責任。這些,無論哪一種,都是父母的事,或者是父母的心理需要。而孩子為配合父母的要求,放棄原本自己想要的,坐了過來,無疑地,孩子是在照顧父母的需要,所以父母當然要跟他道謝。是這樣嗎 ? 還是由於她是這麼一個非常尊重孩子自主權的媽媽,所以她才表現出這樣的行為呢?
    這個故事提醒我:在與人互動時,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(例如孩子聽父母的話是理所當然的事),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,從更尊重對方自主權的角度來看,也許不是那麼理所當然呢!他〈她〉能那麼做,也許出自於他(她)的好意,或者還需要他(她)額外的努力才做得到的呢!
    我在想:當與人互動的時候,倘若能如那位媽媽那般地尊重對方,那般細膩地站在對方角度去著想,行為會有什麼不一樣呢?又會營造出怎麼不同的關係呢?特別在親子互動時,如果父母能那般地尊重孩子,跟孩子說:「謝謝你。」親子關係又會是怎樣的呢?而當我們在面對病友時,病友願意依照我們的醫療建議去做時,我們也說聲:「謝謝你。」,又會是什麼光景呢?我不知道,只是,很好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