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數:第024期 出刊日:201901

自律神經失調

文/神經內科醫師 楊聖珊

   「戰或逃」是求生的本能,自律神經則是應付它的完美組合,讓人體可以對付不尋常狀。自律神經分二種: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。當有外在壓力來刺激時,交感神經負責戰鬥,即心跳加速,朣孔放大等。而副交感神經則相反,負責踩剎車。在正常人,二者可以達到制衡機制。但有些人則壓力慢性化了,交感神經常常處於亢奮狀態,稍微有風吹草動就暴跳如雷,久而久之閾值變低了-自律神經失調了!如此一來自己很痛苦,旁人一開始很同情,到後來也會受不了。
   臨床上有二種人最易犯:一種是太忙,另一種是太閒(常見於退休族,病人常怨嘆:「職場上什麼大風大浪沒遇過,卻在人生巔峰退下來後,卻無法享受人生的風平浪靜。」)另外的是在生理期,產後,更年期,受到荷爾蒙影響,也常見到自律神經失調。有些人的症狀很多重,看過的醫生、做過的檢查也很多,門診常見的有: 胸悶、心悸、胃腸蠕動障礙、出汗、頭暈、頭痛、焦慮、肩頸緊繃、吸不到氣、快要昏倒等等,其他如下面所示


   這種病不像癌症,有目標可以對付,這種病需要對抗的敵人竟是自己。治療方面:除了病人有耐心的自我調整外,再靠藥物治療加上心理治療與其他各方面的支持系統。記得金城武代言的廣告嗎?﹙不是金城武樹﹚在懷舊的日式建築裏,聽柔和的音樂、看微風吹動風鈴、看鳥、品茶的中華電信4G廣告,「世界愈快,心,則慢」要慢 慢 慢…
以上的自律神經失調多指是情緒的方面。
   另外我們的糖尿病病人約百分之二十到四十有糖尿病自律神經障礙(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y)。每個病人之病程也差異很大,從不知不覺的惡化到嚴重障礙都有。而糖尿病的自律神經障礙常在糖尿病的前幾年沒症狀時,就已經開始了,卻是等到出現症狀時,才被診斷出來。但如果糖尿病病人有自律神經障礙,統計起來死亡率會比沒有自律神經障礙的病人高。常見的糖尿病病人自律神經障礙有1.心血管方面,例如:姿勢性低血壓(久蹲站起來,眼前發黑)。2.腸胃方面,例如:胃輕癱。3.泌尿生殖方面,例如:神經性膀胱、性功能障礙。其他如異常出汗,呼吸問題。可以透過一些檢查,如心跳異變率(Heart rate variability)、呼吸中CO2濃度、姿勢改變時血壓變化來確認。糖尿病自律神經障礙的發生與糖尿病罹病期,與血糖控制好壞有相關。所以要預防自律神經障礙的發生,最好的治療方式:即好好控制血糖。如果等到發生了,再來好好控制血糖,就錯失良機了。
參考:
  • 1. What's to know about dysautonomia? Last updated Thu 27 July 2017 By Tim Newman Reviewed by Alana Biggers, MD, MPH
  • 2. 漫談自律神經功能失調 神經科賴秋蓮講師 高醫醫訊 第十七卷第四期
  • 3. 自律神經失調協會嘉義郭育祥診所 院長郭育祥醫師
  • 4. Disorder of peripheral nerves Herber H. Ed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