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數:第026期 出刊日:202001

Top 10 New

文/營養師 林好情

1. 「糖化血色素」<7,控糖的關鍵數字!
((2019年11月28日東森新聞新聞內容摘取)門診中一位年約50歲的男性糖尿病患者,長期在國外經商,固定每三個月 定期回診、取藥。但最近的一次回診竟是由家人推著輪椅帶他來,經檢測後, 糖化血色素飆破11%(目標值為7%),經詢問之下才知道,這名患者每次拿藥回 去,都沒有定時服用,拿藥只是求得心安而已。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科主 任欧弘毅醫師多年來觀察,像這樣的糖尿病患者因長期血糖控制不理想,後續 回診時發生中風等大血管併發症的並不在少數,像是上述提及的例子,沒有積 極治療,使得糖化血色素超過11%,而引發嚴重併發症,細問之下發現這群患 者都有著服藥遵從性較低的特性。
按編:除了每三個月回診抽血外,在家自我血糖監測,規律用藥,飲食調 整及適當的有氧及阻抗運動,都是控糖的要件,缺一不可。根據大 規模的糖尿病臨床研究,也證實糖化血色素<7%,可以有效預防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,尤其是視網膜病變以及腎臟病變。
2. 氣溫下降!更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
(2019年12月1日/三立新聞網新聞內容摘取) 中央氣象局表示,今年入冬首波大陸冷氣團今1日晚間南下,2日及3日中 部以北低溫下探13度,天氣明顯轉冷!專家表示,天氣寒冷容易導致中風,提 醒國人如果發生面部表情歪斜、單手無力、口齒不清等情形,可能是中風警 訊,應儘速就醫,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時機。 萬芳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柏臣表 示,血管會因低溫收縮,導致血壓升高,本身有中風、心血管疾病等問題者, 恐會增加原本病情發作的風險;還有風濕、自體免疫疾病,像是紅斑性狼瘡、 異位性皮膚炎、過敏性鼻炎等疾病,也會因為冷空氣的刺激,使得免疫系統過 度反應,提高發病的機率。

按編:氣候的改變,容易導致人體交感神經過度興奮,增加對血管壁的壓 力,老年人由於血管收縮難以跟上溫度的變化,容易誘發或加重心 腦血管疾病;在家規律用藥,定期自我血壓監測,勿因血壓一時穩 定而自行停藥,這才是良好的居家自我照顧的不二法門。


3. 手指「卡聲」,板機指就在你手上!
(2013年12月1日匯流新聞網(新聞內容摘取) 手指疼痛,甚至下去就卡住、扳直就「喀」一聲?當心「板機指」已經 上身了。避師表示,要破解「板機指」一開始可藉由手指體操,搭配蠟療、熱 療、電療或紅外線光療等方式改善疼痛,促進組織修復,恢復活動度,如果進 展較嚴重則可注射類固醇,以達到長時間的舒緩。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胡家 榮表示,「板機指」好發於50到60歲,尤其是那一些需要長期反覆手指彎曲及 使用抓握工具的女性,發生率約2%;另外,糖尿病、腎臟病、痛風及部分自體 免疫疾病患者,因疾病關係也易使組織增生,堆積,得病風險也較常人高。原 來位於手掌骨遠端有個類似滑輪的增生組織,稱為滑車,若手指過度使用,會 造成滑車與屈指肌腱過度磨擦,使得滑車發炎、肥厚增生;當手指彎曲時,肌 腱滑動到狹窄的滑車,便會有疼痛:卡壓的感覺。

按編:板機指易發生在大姆指和中指最常見。早期症狀較輕時,建議手指 適度休息,避免過度使用,泡熱水或熱敷可適時改善;但若狀況未 見改善時,就需尋求醫療協助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,避免 加重病情。
4. 含糖汽水,也是造成胃痛的原因之一
(2019年12月1日,上康醫療網/新聞內容摘取) 細看台灣十大癌症死因,肝癌,大腸癌、胃癌、胰臟癌這些消化器官的癌 症都明列榜上,其中胃部是人體重要消化器官,現代人生活壓力大、飲食不正 常,難免都有胃部疾病。台北中山醫院腸胃科特約主任吳文傑指出,良好飲食 習慣,少喝含糖氣泡飲料,並且早期診斷治療幽門桿菌,都可以降低胃病風 險。吳文傑表示,胃病高風險有三種類型,第一種是「餓死鬼型」,飲食習慣 不好,沒有細嚼慢嗑就急忙將食物吞下肚,或者進食還沒消化完全,就馬上運 動,這類壞習慣都容易加重胃的負擔,讓消化功能變差,容易使腸胃道不舒 服,則氣:腹痛,或者飽足感消失快。第二種是圓桿菌感染,台灣將近有一 半民眾都有幽門桿菌感染,但是感染早期往往沒有症狀,加上目前藥物使用 濫,可能造成胃部傷害,使被幽門桿菌感染的胃提早發炎,增加提前胃潰傷、 胃炎,甚至胃癌的風險。第三種則是愛喝氣泡含糖飲料的族群,因為氣泡容易 使胃部短期間膨服,很多胃病、胃酸逆流都是不當引用這類飲料而引起。


按編:「不良的飲食及作息,都有可能誘發胃部的疼痛;不害怕做胃鏡檢查,正確找出病因,對症下藥,才不會讓你我的目,一痛再痛。
5. 智能機器人,協助我們居家的照護!
(2019年11月30日,健康醫療網/新聞內容摘取)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,加上生育率的持續下滑,在高齡社會與少子化趨 勢下,長照的問題也成為未來的隱憂?長年與醫學院相關團隊進行跨領域合 作,成大醫院資訊長蔣榮先教授領導的成大AI生醫長照研發團隊因此針對銀髮 族和糖尿病患者的陪伴與照護需求,研發一款「居家陪伴照護機器人」,期以 建立AI應用服務平台,協助減輕陪伴與照護工作負擔。蔣榮先教授表示,機器 人的研發,整合了醫學、電機、資訊等系所的領域知識,搭配物聯網的監測裝 置,包括穿戴式裝置與藍芽血糖計、藍芽血壓計等智慧醫療裝置,量測長者的 身體健康資料,傳到醫療數據中心在健康照護上的應用、適性化教系統與智 慧型推薦系統等介面,採用機器人安裝APP使用進行互動,透過雲端系統提供 服務。


按編: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以及社會大眾愈來愈重視健康養生的觀念,人 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增加老年人口的比例亦隨之提升,再加上少子 化浪潮之影響,導致台灣的「扶養比(dependency ratio)」逐年攀 升,青壯年人口的隱形負擔亦隨之加重。若未來能適時有智能機器 人加入居家照達的團隊,希望能夠有益減輕老人照順老人的負擔。

6. 良好的運動習慣,也是幫助學習的好方法!
(2019年11月27日健康醫療網新聞內容摘取)根據《BBC》報導,世界衛生組織調查了全球146個國家,比較各國11-18歲 孩童,從2001年至2016年的運動量變化。研究發現,男孩的運動不足率從80%下 降到78%,而女孩的運動不足率則保持在85%。而且,高達27個國家,女孩的活 動不足率突破90%。根據研究數據,2016年台灣男孩和女孩的運動不足率,分別 是79.1%和89.8%。 建議5-18歲孩童每天應至少運動60分鐘,這類中度和劇烈運動 包含跑步、游泳,足球等。中度和劇烈運動的區別在於,進行中度運動時仍然可 以說話,但劇烈運動會喘不過氣來聊天。Regina Guthold博士提到,運動量多的青 少年,較容易變成活動力高的成年人,且運動有助於大腦功能發展,提升學習、 社交能力。

按編:從小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,藉著適當、適量的運動可強化肌肉,增 加關節柔軟度,以保持良好姿勢,防止骨骼老化,減緩鈣質流失; 而透過參與休閒運動,可以獲得身心滿足與情緒發洩,對青少年的 發展具有正向意義可舒解精神壓力,進一步消除緊張,提昇記憶 力、整合力和應變能力。
7. 「醫病共享決策」幫助您更了解自己的病況
(2019年11月29日 健康醫療網新聞內容摘取) 一名34歲王小姐,因甲狀腺亢進合併甲狀腺腫大,長期接受口服藥物治 療,雖沒有明顯的凸眼病變,但仍有脖子粗大、起伏不定的甲狀腺功能等困 撞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,赴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檢查,內分泌新陳 代的內科醫師姜和均透過醫病共享決策工具: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治療選擇』, 幫助患者瞭解甲狀腺亢進的病因,讓患者自行選擇放射碘治療,治療幾週後, 患者已逐漸康復,且對治療過程相當滿意。姜和均主治醫師進一步解釋,醫病 共享決策(SDM)主要是依據患者本身考量,選擇最想要的治療方式,本科臨床 上不少甲狀腺亢進患者都透過此方式,獲得完善且滿意的治療,且不僅針對甲 狀腺亢進治療,包括糖尿病患者注射型藥物的醫病共享決策,也能藉由衛教師 詳細介紹後,並由患者自主選擇,幫助強化其控糖動機,有效使平均血糖值大 幅度進步,這項成果也於2019年的台灣糖尿病衛教學會獲獎,深受肯定。

按編: 隨著醫療環境逐漸演變,患者自行取得相關語療資訊的來源越來越 多樣性;每次的就醫,對病人或家屬都是一次的考驗,胡亂找醫療 資源,不妨透過醫病共享決策,讓患者對本身的病況能有更進一步 的了解,選擇願意的治療方式,不僅能減少因資訊不對等產生的誤 會,也能讓患者安心接受治療。
8. 乳攝搭配超音波,「乳癌」遠離妳
(2019年11月27日,台灣新生報新聞內容摘取)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,2019年最新國人十大死因,癌症依舊位居榜首,其 中女性乳癌更位居女性癌症前四位,是不容忽視的疾病之一。基隆市衛生局指 出,乳癌雖然惡名昭彰,卻已經有非常好的篩檢方式,大多用乳房攝影搭配超 音波,有效避「胸」險,可幫助女性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,避免乳癌危害到 生命。隨著女性自我照護意識提高,不少人漸漸認識到,除了國健署提供的「 乳房攝影」,還有一種稱為「乳房超音波」的檢查,甚至有人認為,可以用乳 房超音波,來替代乳房X光攝影,但,結果顯示,對於較年輕的女性,乳房攝影 的敏感度,仍比乳房超音波高,能偵測到非常早期的乳癌,甚至發現有可能是 原位癌的鈣化點,而且乳房超音波很容易受到不同操作者的影響,導致偵測鈣 化點的敏感度降低。

按編:女性朋友除了自我居家乳房檢查外,有家族病史,初經來得早,停 經晚,長期有在補充賀爾蒙及環境因素,甚至飲食習慣喜雀吃高油 脂食物等,都是需要定期做乳房追蹤的人;應配合國民健康局提供 45歲以上婦女,每兩年一次的免費乳房攝影檢查;若有需要,進一 步配合醫生建議做乳房超音波檢查,以降低罹癌可能性。
9. 休息一下,「睡」了再上!
(2019年11月28日 Heho健康網新聞內容摘取)大家很常是一忙起來,就會忘記要休息,然後一路忙到可以下班的時候, 就會發現身體非常的疲憊,感到非常的無力。 正所謂「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 路」,不想要下班後出現過多的疲憊感,其實利用中午的時間小憩一下,對身 體有平衡賀爾蒙,有助於消除疲累的作用喔!藉由午間小憩這個動作,就像是 讓大腦重新開機一樣,讓身體回到一個平靜的狀態,讓人可以在面對接下來的 工作可以更專注,並且提高作業完成度。不過也有人覺得睡了會更累,這是因 為午睡睡太久了,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大約為90~100 分鐘,所以當午睡超過 30分鐘以後,人體會進入深睡期,在這個時候醒來,反而會降低清醒度,增加 疲倦感。所以建議午睡時間最長不要超過20分鐘。但是每個人的睡眠週期不 完全相同,大家可以設定不同的時間:5分鐘、10分鐘、15分鐘、20分鐘等, 觀察自己在哪個時段醒來的舒適度最高,達到讓身體好好放鬆的作用。

按編:中午適時的休息,除了有助於精神的恢復外,也能適時保養眼睛, 放鬆大腦;也有研究指出,午睡能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特 別是針對男性,每天午睡30分鐘的人死於心臟病的機率比不睡的人 低37%。
10. 緩解「落枕」小撇方
(2019年10月30日台灣好新聞新聞內容摘取)相信你也曾有一覺醒來發現頭走、疼痛的落枕經驗,該如何緩解、治療?
大林慈濟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鄭翔輝指出,落枕是由於同一個姿勢維持太 久,造成椎間盤壓力不平衡與頸部肌肉出現保護性收縮所導致,建議發生時可以 藉由毛巾牽引來舒緩,或以對側手壓在落枕那一側的肩膀上,再以另一手輔助施 力,向前、向下加壓,約10至15次,以不痛為原則,可以有助緩解症狀。落枕可 絕非成年人的專利,臨床上曾有位7歲的吳小弟弟,因為嚴重落枕疼痛,頭一直 歪向一邊,家長協助熱敷,嘗試民俗療法等,經過一個多星期都未見改善,直到 前往復健科就醫,經物理治療師治療後,大幅改善,頭終於不必再走一邊了。

  

按編:落枕不是病,不過碰上了整天不對勁。除了熱敷患部,再適時搭配 | 物理伸展,而伸展時切記要温和、漸進、緩慢,勿操之過急而造成 肌肉呈現保護性反射,會更不舒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