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數:第110期 出刊日:11005

糖尿病友及家屬的居家防疫照護參考手冊

文/徐慧君衛教師、林佳璇營養師、楊顯欽心理師及陳敏玲醫師

   糖尿病患者是新冠肺炎高危險群,正當爆發社區感染的今天,糖尿病患者更應該做好血糖管理,並做好自身防護,減少感染的機會。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全體幹部及會員,會守護病友的健康,在此特別提醒病友在疫情爆發期間,要注意的一些事項。近期的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(Lancet)、新英格蘭醫學期刊(NEJM)指出,糖尿病與新冠病毒有密切關係,兩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互相影響,並有加乘的作用,且糖尿病友一旦感染新冠病毒,出現併發症的風險較高,也可能出現免疫力受損、炎症反應失調、凝血異常、血栓形成、和身體組織或器官受損等情況,因為造成細胞損害的可能性,進而減弱胰島素分泌的能力和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,而造成代謝控制變差,因此,要如何獲得安全的醫療資源與照顧,也能做好完善的居家自我管理照護,本篇參考國內外糖尿病居家防疫照顧策略,匯集以下原則,提供病友及家屬們參考。

一、 落實防疫措施、減少感染機率,以及減少罹患新
(1)請留意自己及同住家人是否出現 冠肺炎後的重症發生率與致死率,若冠狀病毒感染相關症狀,如: 發燒、流鼻水、咳嗽、喉嚨痛、倦怠、肌肉痠痛、頭痛、腹瀉、嗅覺或味覺異常、呼吸急促等。

(2)請儘量待在家,必須出門時,請配戴口罩、勤洗手並保持社交距離,返家後務必先丟掉口罩、洗手、更換乾淨衣物等完整清潔消毒。

(3)避免訪客及親友聚會,若有訪客,務必消毒手部及戴口罩,訪客離開後,所接觸過的地方也需清潔消毒。

(4)定時清潔居家環境,並以75%酒精或稀釋漂白水(如圖一)消毒常碰觸的地方如門把、桌面、手機、遙控器、電話等。

(5)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,評估疫苗施打情形,如流感、肺炎鏈球菌、新冠病毒(COVID-19) 疫苗等,儘管施打疫苗可能承受若干副作用,但利害取其輕,疫苗可以提高糖尿病友的免疫有疑慮,請與醫師討論。

圖一:漂白水稀釋方法


資料來源:新北市政府衛生局

二、量測血糖
   糖尿病友可能因為疫情風險而減少來醫院接受例行抽血檢查,所以必須加強自我血糖監測,並維持好先前健康的生活型態,一旦有血糖控管的疑慮 ,例如發生低血 糖 ( 小於70mg/dL) 或高血糖頻率增加( 大於250mg/dL)在自己初步處理未改善的情況下,必須撥打所屬醫院或基層診所的衛教專線進行線上諮詢。血糖控制目標及監測頻率,視年齡、罹病期、所使用的藥物種類、是否存在大小血管併發症等狀況,因人而異,必須與醫療團隊討論,設定個人測量頻率、時間及目標值,以確保掌控血糖穩定狀況。

三、均衡飲食
   防疫宅在家也要注意均衡飲食,營養充足才能有良好的抵抗力。何謂均衡飲食,顧名思義就是每天六大類食物都有攝取足夠,而國民健康署所發行的「我的餐盤」中就有明確地提到六大類食物的飲食份量建議:

(1)每天早晚一杯奶:
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質,若再搭配足量 的 日 照 或 每 日 補 充 維 他 命 D 800~1000 IU,可以幫助維持骨骼強健,減少骨質疏鬆的風險。

(2)水果棒球大:
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,尤其是維生素 C,可以增加抗氧化作用、降低發炎反應,以增強免疫力。建議選擇當季盛產的水果,也要注意份量,一個棒球大小的水果算一份,每日 2 份就好。

(3)菜比水果多:
蔬菜中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,對於血糖穩定有一定的好處。另外,纖維也是腸道中好菌的食物,可以平衡腸道菌相,提升免疫力。牙口不好的年長者通常不愛吃蔬菜,為避免蔬菜攝取不足,可挑選軟質的瓜類、菇類或是去除葉菜的梗提供長者攝取。建議每餐至少一碗蔬菜,每日 3 碗。

(4)米飯要選擇:
主食的選擇盡量挑選全穀類,減少精緻澱粉,例如五穀飯、糙米飯、蕎麥麵取代白飯、白麵條,若牙口不好的年長者,可以選擇在白米中加入地瓜、芋頭或紅藜等全穀類,可避免咬不動又可增加纖維。

(5)豆魚蛋肉一掌心:
這類的食物是維持體力及活動很重要的蛋白質來源,身體對抗病菌的免疫系統也需要蛋白質作為原料。年長者可能因為牙口不佳而不想吃咬不動的肉,建議可以選擇黃豆製品或魚肉等較軟質的食物,既可補足蛋白質,又可減少攝取過多油脂。

(6)堅果種子一茶匙:
平常的烹調用油要選擇好的植物油外,堅果種子中的油汁也是屬於「好油」的來源,可以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。但是過多的油脂仍會造成體重增加,因此控制一天一茶匙,避免攝取過量。牙口不好的年長者可在菜餚中添加芝麻或碾碎的堅果。

   除此之外,攝取足夠的水份也很重要,足夠的水份才能增加代謝、將細胞所產生的廢物經由腎臟、肺臟排出體外。建議飲水量至少每公斤體重30c.c.,且分次喝,不要一次大量喝完。在這疫情緊繃的時刻,可能會有暴飲暴食的情緒性進食,這時就會容易攝取到高熱量的垃圾食物,而這些食物通常都是高油、高糖等會讓免疫力下降的飲食。所以保持心情愉悅,遵循上述均衡飲食原則及足夠水份攝取,以維持良好的體力及免疫力對抗病毒!

四、維持規律運動
   如果防疫期間待在家裡什麼都不做,只能當個「沙發馬鈴薯」,除了影響心情,肌肉也在不知不覺中流失,可能會有「肌少症」或「衰弱」的問題產生。維持規律運動的習慣是促進身心健康的重要關鍵,也是提升身體免疫力的不二法門。可以利用家中現有的條件做一些簡單有效的健身運動,例如,可以利用沙發、椅子、牆壁等做深蹲、仰臥起坐、三頭肌以及其他一些身體練習,重要是規律,如果能在固定時間,例如每天早晨 7至 8 點跟著網路影片 30 分鐘~1 小時健身運動當然更好,但為安全起見,有關運動種類的選擇、持續時間及強度,可透過視訊方式,與您的醫療團隊討論,提供適合個人運動計畫的建議。

五、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
   因新冠病毒疫情升溫,改變許多人的常態生活,也造成擔憂與低落的心情增加、3C 產品使用時間的大幅上升、缺乏運動等因素都會影響睡眠品質不佳,而這些會進一步影響病友的身體機能、感覺和免疫系統,因此,具備健康的免疫系統,可以防止COVID-19 的感染,而睡眠是很重要的。以下幾項原則須特別注意:

(1)維持正常的的睡眠時間表:
   疫情期間,很多人必須宅再家或居家上班,更需要每天保持相同的起床和 睡眠時間。在 COVID-19 疫情期間盡量維持原來的睡眠時間表。這種一致性會讓你的身體保持一個規律的節奏,維持生理時鐘「不走鐘」。

(2)在陽光下開始你的一天:
   早晨的陽光是喚醒身體的自然方式,有助於調節個人的晝夜節律,並隨著時間的推移,改善睡眠品質。若無法外出,就打開窗簾,坐在窗邊,沐浴在陽光下也是一個可行的方式。

(3)避免小睡時間過長:
   我們在家的時間變多,就非常容易想多睡幾次,但這反而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品質。若真的想小睡,最好時間不超過 30 分鐘,且在下午 3 點前小睡完畢,下午 3 點後再小睡可能容易影響夜間睡眠。

(4)設定 3C 產品使用的上限:
   在一天開始和結束時看新聞可能加重焦慮和擔憂,甚至引起憤怒,容易影響睡眠。為了減少壓力,看新聞的時間要有所安排,試試在中午看新聞, 若選擇晚間新聞,盡量時間減少到一小時以內,且與就寢時間至少間隔 1-2 小時。

(5)在睡前加入晚間冥想:
   冥想有助於減輕壓力和焦慮,或者可以練習簡單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,同時加深呼吸,感受自己在慢慢地呼吸。

六、按時服藥
   血糖過高會影響身體免疫系統,使抵抗力下降,增加被感染的風險,病友因擔心被感染而不敢回醫院拿藥,造成藥物未規律使用,反而血糖變高,更容易增加被感染風險,因此按醫囑吃藥或打胰島素很重要,領慢性處方箋患者若考慮至社區健保特約藥局領藥,現在有許多社區藥局提供快速領藥服務,只要撥打預約專線或上網預約即可快速取藥,避免逗留藥局內及等候所造成的風險。

七、門診定期回診追蹤
   做好個人防護定期回診,若真的擔心回診有感染的風險,目前健保署有因應 COVID-19 之調整作為,針對非屬居家隔離、居家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者,民眾只要撥打指定之視訊診療醫療機構視訊診療門診掛號專線,或上網至指定之視訊診療醫療機構網頁掛號,約定診療時間,慢性病複診病人,經醫師評估病情穩定可採電話問診或視訊看診或居家電話看診服務,另居家隔離、居家檢疫者或自主健康管理者,可打地方衛生局「居家檢疫及居家隔離關懷服務中心服務專線」由衛生局轉介至指定視訊診療之醫療機構,安排視訊看診。

八、確保個人身心狀況
   在這樣的日子是很容易讓人感到鬱悶低落或煩惱擔憂的,這通常是自然壓力反應。若感到個人有這樣的身心壓力時,可以尋求家人或朋友聊聊天,放鬆一下心情;在減少實體接觸的日子,還是可以電話維持人與人的連結。倘若這些壓力感受已經影響你的生活作息、學業、工作或個人需完成的事,建議向您的醫療照護團隊諮詢。

   總之,疫情期間,個人的身體、心裡都會面對極大的壓力及挑戰,尤其是糖尿病友,做好自身的防護,將自己的身體、心理維持最佳狀態,是抗疫的不二法門。